13号避难所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35|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解《黑鹰折翅》(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23:4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故事——背景及经过


马克·鲍顿出版的《Black Hawk Down》原著封面


电影海报,DVD封面也是用这个

2001年的电影《黑鹰坠落》是以1993年10月3日美军特种部队在索马里被伏击的那次事件为背景的,但电影剧本则是根据费城新闻报记者马克·鲍顿(Mark Bowden)的同名纪实文学《Black Hawk Down : A Story of Modern War》改编而成,马克·鲍顿在该场战斗发生后几个月就冒险来到索马里,采访了许多目击者及参加战斗的索马里枪手,又在国内采访了许多参战的美军官兵,汇集双方视角及观点后写成该书。该书最早也是连载发表于费城新闻报,后来费城新闻报办了一个专门的网站,除原著缩略本外还有详细的背景资料介绍及采访经过。在160航空特遣队“夜间猎人”的主页也连载了这部缩略本,并附带有其他详细的相关资料包括19名阵亡士兵的介绍。

这部耗资9500万美元的BHD电影宣称比任何报道都描述更准确、更翔实,但事实上与原著粗略地对比,你就会发现电影始终是娱乐工具。其实小说改编电影时更改某些情节是很正常的,而且电影中的给视觉带来的感观刺激是看书所感觉不到的,不过BHD在细节上改编的内容多到恐怕不能像发行商所宣传的那样“可以当作纪录片”了。


哈利·哈姆弗瑞斯,退役的海豹2队成员,其他担任过顾问的电影还包括《The Rock》、《G.I. Jane》等

不过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的功力是不错,电影也拍得非常真实,所以很受军事迷的欢迎。不过这其中还有另一个人的功劳,就是军事指导兼副制片人哈利·哈姆弗瑞斯(Harry Humphries),他为了让演员表演得比真正的军人还像军人,特意安排了主要的演员到军事基地接受基本训练。例如扮演游骑兵的演员在本宁堡的第75游骑兵团总部训练,扮演飞行员的演员到坎贝尔堡的160航空团总部接受训练,而演三角洲队员的演员则在布拉格堡接受训练,不过这几名“三角洲队员”没有进入传说中神秘的三角洲部队基地,而是在陆军特种部队(俗称“绿色贝雷帽”)的第7特种大队第2营接受训练。尽管这是一部本来“并不需要太多演技”的战争片,但这些演员在军事基地除了参加基本训练和模拟战斗外,还与当年参加战斗的老兵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摸索当时参战士兵的心理和表现,力求在镜头前的表演尽善尽美。

关于中文译名: 目前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很多:《黑鹰降临》、《黑鹰计划》、《黑鹰15小时》等等,但这些名称都不合主题。早期曾有一个比较文雅而且对题的译名《黑鹰折翼》,不过现在好像没人用了。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黑鹰坠落》这个原名,因为“Black Hawk Down”本来就是当时美军士兵通过无线电报告MH-60被击落时所呼喊的原话。不过这个名字太普通,听起来没有声势,而且如果电影发行商是迷信的话,也不会喜欢这个对票房不吉利的名字。


扮演游骑兵的演员在本宁堡接受训练


迈克·杜兰特本人在坎贝尔堡的160航空
团基地与扮演飞行员的演员们交流


扮演三角洲队员的演员在布拉格堡接受训练

※ 行动背景 ※

索马里的灾难成因很复杂,真正要分析起来恐怕可以写一本书,欧洲殖民帝国瓜分非洲地区导致日后的部落矛盾是其根源之一,然后在冷战时间,美国和前苏联为了互相抗衡也需要负上一部分责任。总之,当1990年索马里开始军阀混战后,由于战火和天灾,加上社会经济已经崩溃,导致在索马里出现大饥荒,两年内已经有30万人死于饥饿(另一说法是50万)。

1992年,全世界都在电视中看到了骨瘦如柴的索马里人,其实在非洲许多其他地方的灾难都差不多,但如果记者的摄像机没有拍到,世人就觉得没有责任。国际社会认为应该为索马里人做点什么,于是救济物资开始到达索马里。但军阀们并不关心平民百姓的生死,他们只想养活自己的战士去夺取更多的地盘,于是救援人员被枪击,粮食被抢走,志愿人士不得不撤出了索马里。

由于冷战已经结束,索马里既非战略重地也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战略资源,因此一开始美国政府对此并不感兴趣。当联合国主动要求美国提供协助时,老布什接下了这个形象工程,派遣军队运送救援物资。但索马里情况持续恶化,迫使联合国通过新决议,用武力来维持索马里治安和救济行动,强制实行和平。

此时,比尔·克林顿新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让全世界看到美军采取行动使索马里人民得到和平和温饱,会有很大的公关效应,于是他决定把这项形象工程继续搞下去。1992年底,3.8万人的联合国部队(其中2.8万人为美军)开始进入索马里,带着枪向灾民派发救济物资。当时联合国部队在索马里很受平民百姓的欢迎,但军阀们不喜欢他们,尤其是占据摩加迪沙的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有意思的是,这位法拉赫·艾迪德(Farah Aideed)的儿子侯赛因·艾迪德(Hussein Aidid)早些年曾在美国读书,然后又在美国参军,当时他作为一名海军陆战队士兵也在索马里,担任联合国部队与法拉赫·艾迪德的联络人。


法拉赫·艾迪德领导的派别叫做“索马里民族联盟”,简称SNA。


法拉赫·艾迪德的儿子侯赛因·艾迪德,1996年法拉赫·艾迪德被刺身亡后,侯赛因·艾迪德离开美国返回索马里,现在他已经继承父业领导SNA。

由于行动进展顺利,1993年3月份美国按原定计划撤走2.5万名美军士兵,把工作重心交给其他联合国部队,然后局势又开始变化。联合国通过外交斡旋,使大多数军阀都同意进行和谈,除了艾迪德,他感到自己控制的势力范围被削减,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撤走后,他的部队就开始骚扰联合国部队。1993年6月5日,索马里民兵伏击了一支巴基斯坦部队,打死24人,并把他们的尸体剁碎,此事震惊了世界。联合国又一次改变对索马里的行动,原本是为了消除饥荒和维持治安,现在又变成了对艾迪德的大搜捕。

艾迪德控制着摩加迪沙电台,他通过电台诡称联合国部队要推翻他,让民心尽失的前总统巴雷回来当政。索马里人并不能够理解殖民时期的外国军队和现在的外国维和部队的区别,所以艾迪德的煽动性宣传非常有效。再加上搜捕艾迪德的行动相当扰民,慢慢地,外国军队在索马里平民心目中的地位来了个180度转变,他们甚至为艾迪德的民兵当活挡箭牌,让民兵混在人群当中袭击联合国部队,并掩护他们离去。

为了搜捕艾迪德,美国人制订了一项名为“哥特蛇”行动的计划,并组成游骑兵特遣队(Task Force Ranger)去执行此计划。这是一支450人的混合部队,在美国国内组建再部署到摩加迪沙,由威廉·加里森上将(William F. Garrison)指挥,主要的构成为三个陆军单位:三角洲部队的C中队、第75游骑兵团的B连及被称为“夜间猎人”的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的一个分拆部分。


威廉·加里森将军

为了搜捕艾迪德,美国人制订了一项名为“哥特蛇”行动的计划,并组成游骑兵特遣队(Task Force Ranger)去执行此计划。这是一支450人的混合部队,在美国国内组建再部署到摩加迪沙,由威廉·加里森上将(William F. Garrison)指挥,主要的构成为三个陆军单位:三角洲部队的C中队、第75游骑兵团的B连及被称为“夜间猎人”的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的一个分拆部分。

三角洲部队(Delta Force)正式名称为美国陆军第一特种部队D作战分遣队(1st Special Forces Operational Detachment-Delta),简写SFOD-D,“Delta Force”其实就是“D部队”的意思。这支特种部队由美国陆军上校查尔斯·贝克韦斯(Charles Beckwith,我国曾翻译出版过此人写的自传)在1977年组建,建制形式、训练方式和基本战术都深受英国SAS的影响,这是因为贝克韦斯于1962-1963年期间曾在SAS参加训练并随SAS在马来亚参与实战。三角洲部队驻扎在北卡罗莱那州的布拉格堡,由A、B、C三个行动中队组成,其成员来自游骑兵、绿色贝雷帽及其他陆军部队。有意思的是,尽管有许多非官方资料如退役队员的回忆(包括查尔斯·贝克韦斯本人写的自传,我国1980年代曾翻译出版过)指称有这支部队的存在,但美国陆军从来没有直接承认(或否认)这支部队的存在,在马克·鲍顿的原著中,游骑兵都把三角洲的队员称为“D-BOYS”。


1990年在巴拿马的三角洲队员,注意看他们的头盔


1993年在索马里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与特种部队,注意看这支特种部队的装扮及CAR-15提把上的瞄准镜.


原著中描述的三角洲队员头戴轻便的塑料盔,虽然不防弹,但防撞功能好。这种头盔被特种作战司令部取名为“高效抗冲击头盔”,国内军品站的商品目录中一般称为“伞盔”。图中这个镜头在原著第19章也有记载,游骑兵队员尤瑞克(Yurek)贴在墙边移动时,一名三角洲队员警告他不要贴着墙,因为墙壁会跳弹,有时子弹会沿着墙边飞出很远。要在弹雨横飞的情况下站在街道中央需要极大的勇气克服恐惧,贴着墙实际上比站在街道中危险,但却安心得多,能够克服感觉而依从理性也是三角洲队员与游骑兵队员的差别之一。

第75游骑兵团(75th Ranger Regiment)1974年组建时只有两个营,1984年建立第3营,现今总部和3营驻在乔治亚州的本宁堡,1营驻在乔治亚州的亨特陆军机场,2营驻在华盛顿路易斯堡。严格意义上说,第75游骑兵团还不算是真正的特种部队,而是属于精锐的轻步兵单位,但第75游骑兵团受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专门负责支援特种部队的行动,正如其口号“游骑兵,做先锋”一样,有时甚至行动主角的特种部队还没出场,游骑兵就已经先行出发。第75游骑兵团的建制与常规部队类似,每个营由3个步枪连及营部连组成,每个步枪连由一个连部排、三个步枪排和一个武器排组成。1993年参与“游骑兵特遣队”任务的为3营B连及一个指挥控制小组。

在1980年美军联合特种部队营救伊朗大使馆人质的行动失败后,美国陆军就开始组建一支专门用于支援特种作战部队的航空部队,这个单位最初是由第229航空营和第159航空营组成,在1981年10月16日正式组建为第160航空营,由于这支部队经常被分拆出来参与其他单位的联合行动,因此被称为160特遣队,再加上他们的专长是夜间的作战任务,因此绰号叫做“夜间猎人”(Night Stalker),其标志是一个骑着飞马在夜空中游猎的死神。160航空营在1990年5月16日改组,重新定名为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160th Special Operations Aviation Regiment (Airborne)),简称160th SOAR(A),受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的总部、1营(飞AH-6、MH-6、MH-60K和MH-60L)、2营(飞MH-47E)和4营(特种作战航空支援营)都驻在肯塔基州的坎贝尔堡,3营(飞MH-60L和MH-47D)驻在亨特陆军机场;还有一个加强连(五个MH-60机组)驻巴拿马的Kobbe堡。


其实夜晚才是最适合这些黑色幽灵出来活动的,但由于几次夜间行动都失败(但至少没有人员伤亡),因此加里森将军就决定冒险进行一次白天的突击行动,结果没有夜视器材的索马里人却拥有大量的RPG……

除了上述三支部队外,在游骑兵特遣队中也包括了海军海豹第6队(SEAL Team 6)和空军特种部队的战斗管制队(Combat Controllers Team)和空降救援队(Pararescue)。战斗管制队简称CCT,是专门负责空中交通管制、指挥与控制通信以及在特种作战中引导空中支援的地面作战小组,第23特种战术联队的战斗管制员科特·布勒(Kurt W. Buller)中尉就因为索马里行动而获得荣誉勋章;空降救援队的队员一般被简称为PJ(pararescue jumper),专门负责营救落在敌占区内的飞行员;另外在原著中还提到在护送车队的前导为一辆载了4名海豹第6队队员的悍马车,海豹第6队和三角洲部队一样都是负担海外反恐怖任务的,现在海豹第6队已经改编为海军特种作战加强大队,简称DEVGRU。


超级61”坠毁8分钟后,一队15人的PJ就乘坐“超级68”到达坠机地点,其中3人进入机舱救护伤员,其余12人与游骑兵队员一起占据着附近的房屋建立防线。

游骑兵特遣队组成后并没有立即部署到索马里,因为有一些政客和高级将领都认为武力不能有效解决所有问题。此外美国人曾经要求英国派遣1个SAS小组一起分担行动的风险,但SAS递交给英国国防部的评估报告指由于难以保障情报的准确和及时,行动不可能成功,因此英国政府拒绝了。不过由于赞成的人占大多数,加上8月份艾迪德的手下两次用地雷伏击美军士兵成功,终于游骑兵特遣队在8月26日进驻了索马里,“哥特蛇”行动正式展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13号避难所

GMT+8, 2024-5-8 22:48 , Processed in 0.061153 second(s), 14 queries .

快速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