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号避难所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8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辐射2中的战争之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1-5 01:1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辐射2中的重武器!
除了原子弹就属它了(一共2门,一门在山岭军事基地入口的仓库里,另一门在新里诺商业区阿尔基南所在的地下室里)----
辐射2中大炮的原型是美军M1A1(另说M8)轻型野战炮
数据如下

口径:75mm 最大射程:9489m 最大射速:3-6发/分 重量: 2342磅(合1063KG,另说650KG)

该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军使用的主要轻型火炮,曾装备过国民党军队,我军亦有缴获。

这种炮在我国曾被叫为七五炮,国民党军队曾经大量使用过
國軍在二戰末期接受大量美援,七五山砲(正式名稱應該叫M1A1 75mm拆卸式榴彈砲)也隨著進入國軍砲兵部隊.最出配備M1A1的國軍部隊應該是遠征軍部隊.後來到達滿裝備後,這批美援M1A1開始大量替代掉中國戰區內老舊之德系普福斯M1930 75mm和俄製M1909 76.2mm為主的山砲(還有其他德,法,日,義,國造的一堆山砲).這時的國軍砲兵部隊由於更換統一的美規裝備並且有豐富的美援為後盾,更加速抗戰勝利的腳步.
當時國軍所使用的M1A1為木輪為主.這種裝備不適合機械化的牽引移動,以獸力搬運或是卡車載送為主. M1A1的大架比較獨特是無法打開的單腳二折式的.當時還有另一種配備M3A3的雙開式大架(像105榴那種大架)且掛小車胎的M1A1出現在遠征軍的紀錄照片中.
服役期間的七五山砲是比上敘的M1A1更新一些….更換的可以牽引的小車胎. 正式軍規型號為M116式75mm榴砲.全重:650kg左右,可分解為9大件以人力扛運(砲管重約110kg, 親眼看過花東老鳥一人把砲管上肩扛著走出陣地到另一塊空地再將砲組好),當然也行車輛拖運.拖運時,砲體可以反放固定在大架上(砲口朝大架方向).若以一般狀態進行野戰牽引,可能會因為路面凹凸,造成砲管摩擦到地面.
該砲使用M48型榴彈(重約7kg)可搭配瞬發,延期(0.5秒),空炸信管.全裝葯射程可達8800m左右(服役期間 打過7000m的驅離射擊).準則上說要五名砲手,但是實際操作進行驅離射擊時三人就可以進行.當時連上常用來打驅離的兩門七五山砲是架在連上一個黃土平地上,砲架後的土鋤雖有挖洞頂著,但發射時的後座力依舊會把砲跳離地,所以連上那兩門七五山砲的大架後端上會放幾包沙包壓著減少他往上跳的距離和尚下跳動的次數 以便加速退彈裝填下一發的時間.
七五山砲的發火繩設計比較不像105榴那樣可以拉了不用馬上放(105的發火繩是連桿式).他會隨著復進器的動作發火繩會被扯回去,所以第一次拉七五山砲的砲手都會在喊完”發射了”後,覺得有人在另一頭扯你手上的發火繩. 平心而論七五山砲的優點就真的是輕巧移動方便(很好轉向移動射擊方位),但也真的是太過老舊在退伍之後慢慢的退出國軍部隊. 記得最後一次看見七五山砲出現在報導上是因為台海危機時,媒體撥放金門砲兵部隊正好拿七五山砲進行射擊訓練.
國軍自有砲兵部隊成立就試圖仿造或是自立設計各式火砲.(抗戰期間有推出遼造,漢造,晉造一些75~150mm榴砲)這種仿造摸索的過程到了民國80年代依舊進行著(聯勤曾仿南非G5,以色列製榴彈)在國造155mm半自走榴砲上看見這些仿製的成果.... 印象中最深的是XT86A除了拉到39被口徑外還追加了APU短距離半自走功能…(沒有量產撥發...唉...)問題是在國防體制的修改之下似乎傳統火砲的開發都被排擠在高科技裝備之下(就如同單兵基本裝備火力一就沒啥明顯改變一樣).火砲自走化,摩拖化是現在的趨勢,希望國軍不要再迷思於單純的”口徑”,”射程”的侷限中…..射控系統(光學系統更新,雷射系統的普及),戰場資料有效分享能力提升(各軍種數位資料鍵的連結)是我們更該加強的

以上资料摘抄自老兵网、军友俱乐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13号避难所

GMT+8, 2024-5-12 08:29 , Processed in 0.083285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