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号避难所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湖之国的蓝白雨燕——芬兰皇家空军的米格-29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7:5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哗哗小子4000 于 2024-7-2 18:01 编辑

(架空虚构世界观)

2021年夏,芬兰皇家空军(Kuninkaalliset Ilmavoimat)原先装备的主力战机之一——苏制米格-29SF MLU和米格-29UB MLU全部退役,取而代之的是萨博公司总装的F-35A“闪电II”,在引入芬兰空军几十年来的第一款美制战斗机的同时,标志着从此结束了苏制战斗机在芬兰的服役史。

但通往这一转折点的道路也是峰回路转。

二战结束后的芬兰王国,虽然在战争末期对轴心国宣战并出兵德国(派出一个机械化步兵旅在北欧共同体陆上部队第6机械化师序列下参加了北德意志战役),从而获得了二战战胜国和联合国创始成员国的地位与名望;但战后这个波罗的海小国作为奥斯陆和莫斯科之间缓冲国的角色,没有得到任何真正的改变。

1947年的《桑维卡协定》中,北共体和苏联约定了对芬兰空军规模和军售规格的限制:
1.作战飞机数量不超过160架
2.不能拥有核弹
3.空军人员数量不超过9000人
4.装备只能从缔约双方采购

因为战后裁军和预算紧缩的影响,一直到1950年,芬兰空军的主力机型还是63架活塞动力的科本J5K4(液冷发动机)和51架萨博23/J3S4(风冷发动机)战斗机,与37架麦克米兰J3M3战斗轰炸机。上述这些战机都是北欧共同体航空部队二战时代的主力战术飞机机型。

直到1951年芬兰政府决定购买48架萨博29/J4S4“圆桶”,芬兰空军进入了喷气时代。但萨博29的对地攻击和全天候作战能力不足,因此稍晚之后的1955年和1959年,芬兰又购入了42架萨博32/J5S3“**”双座全天候战斗机和35架米格-19P超音速全天候战斗机。

到了60年代,芬兰又对北共体和苏联推销的机型(萨博35/J6S5“龙”和米格-21PF)进行了多轮试飞和评估,最终选择了萨博的J6S-IF作为自己的第一款2马赫超音速战斗机。双方于1967年3月1日签订了72架飞机的合同,首批于1968年5月11日交付。

数年后,芬兰空军再次需要技术升级。这次还是萨博的方案中标,基于“龙”的后期型J6S6的J6S-IF2被芬兰人相中选为J6S-IF的升级包,这一改型装备了爱立信的第一代脉冲多普勒雷达与AIM-7E“麻雀”中距空空**,具备一定的下视下射能力。

稍晚之后的1980年“**”和米格-19替换机型采购选型中,出于两大强国间平衡的考量,这一次芬兰选择了苏制米格-23ML。J6S-IF2和米格-23ML这两款装备半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的战机的引入(米格-23家族从1982年开始交付,共引进了28架米格-23ML和4架米格-23UB),使芬兰空军第一次具备了完整的超视距作战能力。

时光流逝,到了1986年,芬兰空军开始寻求获取本格的第四代战斗机。但在当时,北欧共同体的萨博37/J7S“雷”受限于动力(一台挪威电气授权生产的普惠F100涡扇发动机,出口难以获取白宫的同意)几乎不可能出口给芬兰,而“雷”的双发大型化(两台RB199涡扇发动机)海军萨博37M/型J8S虽然在出口上没有政治限制,但当时奥斯陆又不愿如此之早向芬兰出口这样一款高性能且对地挂载能力强的战斗机,以避免过分刺激莫斯科。

于是,机会来到了苏联的米高扬设计局这边。

这次苏方推荐的是米格-29 9-12B。米格-29在当时也是刚进入苏军现役不久的新锐战斗机,甚至连华约中苏联最倚重的东德,在当时也没有装备。与米格-23相比,米格-29采用了两台全新的克里莫夫RD-33涡扇发动机和TsAGI操刀的翼身融合体空气动力学构型,具备远超之前的苏联战斗机的机动性;同时装备了最大探测距离65千米,具备TWS(边跟踪边扫描)能力的N019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

米格-29 9-12B的主要对空武器是R-27R1/T1半主动雷达/红外制导空空**,一次出击可挂载2枚。前者号称高空迎头射程50千米,实际35千米;后者尾追射程15千米。但作为对非华约国家出口战机的降级,苏方只同意出售上一代的R-60MK近距红外格斗弹,而非最新的带矢量推力的R-73。除此之外,米格-29还可挂载高阻或低阻航弹,集束**,80毫米**等对地武器,同时可在中线挂点挂在1具1150升的副油箱,苏军自用的米格-29更是有可挂载1枚战术核弹的配线。

芬兰人很快就做出决定,1987年秋天,芬兰空军试飞员阿波·莫伊拉宁少校(Aappo Moilanen)和陶诺·尼尼斯托上尉(Tauno Niinistö)在库宾卡基地试飞了米格-29,一年后便签订了20架的采购合同。

首批两架米格-29于1989年10月9日在里萨拉(Rissala)基地着陆。其中一架编号为MG-114的米格-29 9-12B被送往哈里(Halli)的测试中心,另一架编号为MG-111的米格-29UB 9-51则被用于第31战斗机中队(Hävittäjälentolaivue 31)的飞行员换装训练。剩余的18架飞机于1990年分三批交付。

1993年芬兰决定再从剧变后的俄罗斯购买10架米格-29SF 9-13SE与2架米格-29UB 9-51,作为加入北共体前的过渡装备。此时经济陷入危机的俄罗斯联邦在武器出口上没有了以前的傲气,只要给钱近乎什么都卖。于是这一次,除了出口给芬兰10架装备N019ME雷达,可发射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的米格-29SF与配套的R-73红外制导空空**和R-77主动雷达制导空空**,俄方还爽快地答应了将芬兰手头的18架米格-29 9-12B升级到和新购买的米格-29SF同等的9-12SD标准。

9-12SD和9-13SE两种标准的米格-29,在芬兰统称米格-29SF。

芬兰米格-29机队在早期使用传统的黑绿双色迷彩,同时机腹喷涂为灰色,在1990年代中期改用空优双色调灰迷彩,装备第2战斗机联队的第31战斗机中队。

1996年芬兰加入北欧共同体后,随即开始了与北欧共同体武装力量整合的军事一体化工程。在这个过程中,芬兰空军传统的编号系统被弃用,改为北欧航空部队标准的六位数字编号系统。芬兰米格-29的垂尾码号码段是92-9901到82-9933(1997年米格-29UB 02-9907号机在训练中因为事故坠毁,教官弹射后重伤不治,学员无事脱出,后防卫厅从俄罗斯购买了一架二手米格-29UB填补空缺)。

芬兰空军接入北欧军事一体化系统后,航空部队把这些米格-29主要用于给兄弟部队和北约盟友提供对抗训练。同时R-73+头盔瞄准具的组合在近距离上的巨大威胁也刺激了北共体加速自己的先进格斗弹与头盔显示器的研发与配备工作。

2004年,北欧共同体防卫厅装备部委托萨博公司在米高扬的技术协助下,对芬兰空军的米格-29展开了机身延寿和第二轮航电升级。原先座舱的机械仪表与平视显示器被更换为3个5x7英寸的多功能液晶显示器和新的衍射平视显示器,同时原装的SRO-2敌我识别装置(IFF)和SPO-15雷达告警装置(RWR)亦更换为萨博39上的型号。雷达方面,N019ME雷达被升级为大幅改进,后端设备数字化的N019ME Mk.2,Sura-M头盔瞄准具更换为萨博的“猫头鹰”头盔显示器,并预留了发射航空部队的北约制式空空**(AIM-120和IRIS-T)的接口。升级过的芬兰米格-29编号改为米格-29SF MLU,这套升级包还被萨博公司推销给了波兰和马来西亚作为这两个国家的米格-29的升级方案。

第31中队于2019年开始换装F-35A“闪电II”战斗机,两年后,芬兰所有的米格-29均退役淘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13号避难所

GMT+8, 2024-9-8 08:31 , Processed in 0.049979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