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号避难所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2365|回复: 328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空发感慨:中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将继续存在和忽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2: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09楼zfj1028于2009-05-21 19:47发表的  :



中药有毒是有毒不标明,不知道中毒

.......
呵呵,技术细节。得癌症快要死了,亲人和医生合伙骗病人,说你不是重病。
沙发
发表于 2011-1-17 12: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37楼zfj1028于2009-05-21 20:15发表的  :




问:管它中医西医,能治病就是好医!中西医各有长处,应该中西医相结合。

答:治疗不是吃的药越多效果越好。以中西医结合的名义让患者在接受现代医学治
疗的同时吃中药,是否效果更好是很值得怀疑的,让患者多花钱、增加患者肝肾的
解毒负担却是没有疑问的。

毒副作用方面,请解释下治疗癌症的化疗
板凳
发表于 2011-1-19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有人说了,毒副作用中医医书有解释,只是没在外包装上标明,标明不标明是需要国家来规范的,中药材都是配出来的,综合起来的毒性有没有也确实是只有医生知道,甚至产地不同,就原本毒性很小的就变毒性很大。
谁能为中药安全保驾护航(图)

转载个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03:28 山西晚报

  9月4日,山西省食药监局发布第二季度《药品质量公告》,在109批次不合格药品中,中药材及中成药品占到106批次。而和质量不合格形成呼应的,是频频被国家食药监局通告的中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我们耳熟能详的,已经有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含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朱砂莲的中药制剂及葛根素注射剂、鱼腥草注射液等。

  ———中药怎么啦?是这几年问题才多起来?还是千百年来我们就一直没有认识到?被

一些广告商吹嘘为“纯天然药物”的中草药,我们还能不能相信它的安全?又靠什么来保证它的安全?

  
  近年来中药被英国主流社会接受,英国全国已有约6000家中药铺。但近期出版的英国医学权威刊物《柳叶刀》报告了一位患者因服食一种含关木通的健肝药而导致肾衰竭的案例,从而引起英国药物与健康产品管理局对中药铺的全面大检查。英国《独立报》称:“官方正在对危险中药展开前所未有的严格调查。”

  ———消息来源:《环球时报》

  中药:“纯天然无毒副作用”?还是“最不把稳”?

  记者的同学王某,因为吃补肾药,这几天正被几种截然不同的理论困扰着:王某看了无数广告,都说“中药是纯天然药物,无毒无害”,因而一直坚持“有病吃中药”;但更多的同学则警告他:是药三分毒,就是中药也要慎之又慎。接下来的第三种说法更让王某无所适从:一个小诊所里的医生朋友告诉他,尤其是中药最不把稳,出问题的药接二连三。还问王某是不是吃的“壮腰补肾丸”,如果是,赶快停药。因为省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刚在5月15日召集评审专家对它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怎么避免这个药的严重不良反应。

  中药究竟是“纯天然”,“最安全”,还是“不把稳”,最不安全?王某很疑惑。更多的人也有这样的疑惑。

  记者开始集中搜集近几年来关于中药安全性的一些事例和权威评价。结果搜集到的信息表明,做汤药用的中药药材,在各级药监部门抽检中不合格的比率很高;已经做成成药的中药品,在国家食药监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通告中也频频“露面”。特别是含马兜铃酸的药物能引起肾损害,葛根素注射剂能引发急性血管内溶血,鱼腥草注射液等6种中药注射液能引起过敏性休克、胸闷、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这更让人提心吊胆。

  我们曾引以为豪的“国药”到底是怎么啦?“中药还敢不敢用?”———有人甚至发出这样的疑问。

  中药材:产地不一样有鸡有凤凰贮存不得法雄黄变砒霜

  中药的问题出在哪里?

  省食药监局稽查处薄副处长首先提到:中药原材料未能实行文号管理,在客观上容易形成鱼龙混杂的情况。它的产地、栽培方式、采收季节、贮存情况不同都会带来中药材品质、性状上的巨大差别。而用性状已然不同的药来组方治病,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中药材问题的复杂和“难治”人所共知。中医药历来讲究“地道药材”,意思是,特定药材,要在特定地域生产才是最好的。比如,红花,要“藏红花”,枸杞,要“宁夏枸杞”,黄芪,要以山西恒山地区产的“北黄芪”为上品,甘草,要内蒙草原上的甘草为佳。为此,我们知道还有所谓川药(四川产)、云贵药(云南、贵州产)、怀药(安徽和河南南部产,古怀庆府)等分别。———而在实际使用中,“地道药材”只是特例,相同种、属、科、目的药用植物、动物在许多地方都有,也都用来入药。那么,因产地条件不同而致的药材品质不同、有效成分含量不同就成为必然,达不到中药材品质要求的也将大量存在。

  这样,问题就很明显:一服中药中标明要“黄芪10克”,用山西浑源的黄芪,10克就足够了,而要用南方产的黄芪,可能20克也达不到同样的药效。

  但这还不是中药材问题的全部。造成中药材质量无法控制的原因还有:野生的和人工栽培的区别,采集时间不同造成的区别,储存方式规范与否,储存时间长短造成的药材药效区别,除国家药典收录外,地方自定药用标准的区别等等。在品类上,中医药教科书上和国家药典中只收入400多种中药材,而在实际运用中,有1000-2000种动植物和矿物材料被用来入药。仅《本草纲目》中收入的,就达1800余种。———在这种现状下,中药材的品质无法控制根本不奇怪。

  省ADR室(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室)技术专家赵向东举了常用矿物药雄黄的例子。雄黄的药用成分是硫化砷,而这种药一旦保存不善,温度稍微高些,硫化砷遇热分解,就成了三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中成药:“它复杂到了靠有限实验搞不清的地步”

  中药还有一个更致命的问题:更难控制,更难预知,更难弄清楚原因的不良反应。

  中药药品上市前,也和西药上市一样,要做够四期临床试验来对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确认。但是经过同样检测、试验程序后,中药还是比西药更容易出事。赵向东和他的同事刘明敬进行了原因剖析。

  其一,是国内的许多中药生产厂家没有按照国家要求实现对原材料的标准化管理(GAP)。GAP要求,对中药原材料,厂家必须固定产地,统一栽培、管理和采集标准,这样才可能从源头上控制不同批次药品的质量。目前,只有同仁堂、三九等少数厂家做到了这一点。

  其二,是复方中药的详尽化学成分、起作用的成分、毒理学分析等极其复杂,复杂到多年也搞不清,甚至不可能搞清楚的地步。而目前的中药药品,尤其是注射液,基本都是一些现成的复方药的提取物。“知道一服药对一种病有作用,但不知道是这服药中的哪种东西在起作用,更不知道这服药溶在不同的溶液里、遇到不同的维生素添加物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又是这种混合物中的哪一种东西发生了反应。”———尽管现在科学很发达,但事实上,现在连一种纯净物的详尽性质都不易搞清楚,更何况混合了六七种、十来种东西的混合物!赵向东坦言药学界内情。

  赵向东举了清开灵的例子。清开灵注射液是著名的传统温病药方“安宫牛黄丸”的提取物。实践证明,清开灵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对小儿退烧、急慢性肝炎等都有效。但药学界一直搞不清楚,在合成该药的四五种中药中,到底是哪种成分在起作用。现在,清开灵在临床上引起的不良反应日渐增多,有过敏性休克、药物性皮炎、喉头水肿、胃肠道反应等。而由于人们搞不清药品治病机理,也搞不清毒副作用的机理,这种药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一个打不开的“黑箱”被医药界渐渐疏远。

  其三,复方中药简单地改变剂型,变换使用方法不一定科学。赵向东说,现在的许多中成药、中药注射液,都是以一服传统的中药验方为基础,改变了一下剂型而已,行内叫做“中药西做”。这样一改,在使用上可能是方便了,不用再用砂锅熬煮了,但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中药煎服,即使药汤中含有不利于人体的成分,通过人的消化系统转化过滤再排泄,也可能降低副作用。而改成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的针剂后,直接进入人体肌肉,甚至直接进入血液,而且进去以后就再也取不出来,它们发生副作用的几率就比汤药还大。还有一点,传统中药是通过人体消化、循环系统后和人体内多种酸、酶等发生作用而作用于身体的,变为注射剂后直接注入血液里,功效是否一致,也是中医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

  基于中成药的上述一些特殊的混乱状况,中成药在上市之后的临床使用中比西药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就不难理解。

  “国粹”现状魅力无限挑战无限

  记者采访到的医学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在承认中药现存诸多问题的同时,不约而同地指出:中药的问题,是出在管理上,出在科技发展程度上,出在人类的认识水平上,而绝不是中药材本身的问题。

  四川产木通,辽宁也产木通(关木通),是我们自己长期认识不到它们的性质差异,才出现了“关木通事件”———但我们没有“权利”要求“辽宁的土地上不要长木通”。

  相反,正是传统中药学客观地反映了自然界这种生机勃勃、物种异常丰富的特性,才使中药学焕发出吸引全世界人都去钻研、探索的巨大魅力。中药在中国两三千年的历史上被证明对人类的许多疾病有治疗作用,出现了大量经验方。明代出的《普济方》竟收有验方6万多首,每一首医方都是指示现代人寻求治病方向的线索库。

  丰富多彩、魅力无限的中药,它面临的现代困境是要搞清楚“所以然”。而现在,有缺憾的、容易出问题的,也就是这点。

  那么,“在没有搞清‘所以然’的情况下,中药还用不用?”接受采访的医务工作者们认为,肯定还得用。因为整个药品学就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发展的过程。即使是成分单一的西药,也没有人敢说“全搞清楚了”。只不过中药的药理药性更复杂一些而已。

  现实问题 中药如何取信于民?

  “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是绝对安全的”,这应该成为一种共识。省ADR监测中心的专家希望能通过本报向全社会传达这个观念。而对于任何一种尚未实行标准化管理的药品,如大部分中药,医患双方在使用时都应慎重。

  中药何时才能摆脱这种让人“不怎么确定”、“不怎么放心”的尴尬境地?省中医学院的有关专家说,除了做大量的量化研究、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外,别无他法。“一种普遍使用的药物,在实验上必须是可重复的。如果一种中药产在A省和B省品质就不同,治一种病,开给胖子和开给瘦子的药方又不同,那就谈不到推广使用。”而在这些工作还没做,中药又在大量使用的现实情况下,要期望安全,只能是把你所知的药品不良反应马上说出来。

  然而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方面,又是我省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省ADR室只有3个工作人员,他们“负责监控,汇总上报”全省六七百家医院、上万个药品品种还要外带数不清种类型号的医疗器械的不良反应。科长刘明敬说,工作很艰苦,但最可怕的是药品不良反应甚至还没引起我省某些大医院的重视,在近期的“不良反应汇报”表中,某省级三甲医院的报告数居然是“0”。———“这是不可能的。有不良反应不报告,很可怕。”刘说。

  刘科长提供了下列对比数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医疗体系健全的国家和地区,平均每百万人口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例案为300—500例,可疑报告数应在1000—2000例。在住院病人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在10%—20%。在服药治疗后死亡的人群中,死于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为0.24%—2.9%。

  而在我国,每百万人口的平均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为135份。

  刘明敬委托本报向全社会,特别是我省各医院呼吁:尽快报告你所接触的药品不良反应(可疑即可),为病人负责,为社会负责。电话:0351—7239763。“那不是病疗事故,不反映医生水平,不影响医院声誉。恰恰是医院对病人负责的行为。报告了不良反应不是耻辱,而是药学的一种艰难进步。”刘明敬说。

  本报记者李旭东
-------------------------
马兜铃酸事件对中药标准管理的启示

--------------------------------------------------------------------------------
转载自http://www.178yy.com/news/2005/4/2005410223210.htm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在给人们治病疗伤的同时,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
度的毒副作用。不久前发生的马兜铃酸事件成为中药界的“滑铁卢”,一时间,
中药的安全性成为备受人们瞩目的话题,如何正确认识对待这些问题,请读者思
考——
  ◆背景链接:马兜铃酸事件给中药致命一击
  今年3月份,可以说是中医药界的一段灰暗的日子:因滥用龙胆泻肝丸-马
兜铃酸事件铺天盖地的新闻媒体报道,对中药行业,特别是对一些中药企业真有
点“乌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机感。一家中药企业老总分析认为,含马兜铃酸成分
的“关木通”等中药材导致肾损害的结论,国外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做出,而且在
国际市场上,此类中药材和中成药基本上是被禁止的,但是并未引起国内有关部
门足够重视,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那时他就预言“早晚得出事”,
但这次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还是令他始料不及,其影响之大已经波及到了其他非
马兜铃酸类中药。另一位专家则直言不讳地说:马兜铃酸事件让中医药产业很可
能错过了一次在国人乃至世界面前重新树立形象的机会”,“历经几千年风雨的
中医药产业的确已经像一道年久失修的大堤,任何的跑冒滴漏都会造成很大的险
情,都有可能动摇大堤主体的安全”。某媒体报道:不见棺材不落泪,能过一天
是一天。这是一位西药企业负责人对国内部分中药企业的评价,他认为部分中药
潜在的毒副作用在业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很多“问题中药”都应该像马兜铃酸
类中药一样被禁止或至少被严格限制使用。还有专家认为出现这些问题与中医药
不能“与时俱进”、未和世界接轨、未能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有关,并为那些开展
中药现代化并取得进展的企业没有抓住时机与传统中药企业划清界限感到惋惜,
要求“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国家应该尽快制订系统、完善的中药现代化标准,而有
的专家则认为,中医药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中药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
任何误用、滥用都会出现问题,任何夸大中药的毒害作用都是没有道理的。面对
如此局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了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果断采取措施,“
正本清源”取消了关木通的药典标准,恢复了木通的药典标准。一场龙胆泻肝丸
-马兜铃酸事件引起的风波很快得以平息。
   要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当前,中药安全性问题倍受瞩目。痛定思痛,如何面对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
首先来看一下马兜铃酸问题。欧洲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即有广防己肾毒性的报
道:1989—1994年,比利时及欧洲一些国家报告了数十例服中药减肥药片后,出
现肾脏广泛性间质性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及缺失,甚至肾功能衰竭的病例。据分
析,可能是由于命名上的混淆,制剂中的“防己”,用广防己代替了惯用的粉防
己,粉防己属防己科植物Stephania trandraS.moore,而广防己属马兜铃科植物
Aris lochia FangchiY.C.Wu,后者含马兜铃酸,具有较强的肾脏毒性;日本《读
卖新闻》、《日本肾脏学杂志》等媒体也报道了服用中国制造的当归四逆加吴茱
萸生姜颗粒剂(代号KM-38,每10.5g约含关木通1g)或含关木通的健康茶后发生
肾毒的事件。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者对关木通中的马兜铃酸研究的不断深入,
不但发现马兜铃酸有明显的肾脏毒性,而且有非常严重的积蓄毒性:服用含马兜
铃酸的药物停药一年后仍可在血中检出马兜铃酸!而含关木通的中成药达70余种,
有些竟是临床最常用的品种,甚至是群众心目中的“保健药品”,因而在社会上
一度引起恐慌,进而引发对中药安全性的质疑。
  但是,专家们根据对古方和木通品种的本草学的考证表明:历代所用木通多
为木通科的木通,并不含马兜铃酸,用起来非常安全;关木通的使用仅仅是20世
纪30年代以后的事。关木通这类由于药材资源引起的药材代用问题,是一个深刻
的教训。马兜铃酸事件的教训之一就是用药材一定要用地道药材,对经典的中药
方剂中使用的药材要追根求源,决不能随意取而代之,中医药通过几千年人体临
床积累的经验是宝贵的!
  除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外,其它毒性中药材及其成药的使用也应引起我们的
注意。那就是含汞、砷、铅的药材及其制成的中成药。
  含汞、砷、铅的药材及其制成的中成药虽有其历史渊源,但长期以来在临床
使用中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国家和学术界重视的问题,也是中医药现代化和中医
药走向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汞、砷、铅等的化
合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汞、砷、铅等的化合物进入人体后,
对人的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多方面器官造成严重损害,
由于上述化合物在人体内有积蓄作用,一旦进入人体难以全部排泄,对人的健康
将产生严重危害。上述情况不仅在实验室得到证实,也在临床上获得证实,引起
了全社会和学术界高度的关注。据初步统计,我国已上市的中成药,含汞、砷、
铅等药材的品种达900余种,占全部中成药品种总数(含国家药品标准收载品种
和这次参加整顿的中成药品种)约八分之一。这些品种可能对我国广大使用人群
造成潜在的危害,也被认为是中成药走向世界的严重障碍之一。因此,认真处理
好含汞、砷、铅等药材及其中成药的生产、使用问题,对确保人民用药安全和中
医药走向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药出现临床毒性怎么办
  上面列举了中药在临床上出现毒性问题的一面,如何正确面对它们呢?笔者
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应该肯定,中国传统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
——作为我国传统药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临床医疗实践的结晶,具有成分
多样、疗效确切、毒性较低等特点。中药不仅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康复保健
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且,对一些疑难病证如心脑血管疾病、
肿瘤、艾滋病等的防治方面,特别是在当前和“非典”的殊死斗争中也显示了巨
大潜力,从而受到世界医药界的瞩目。中医药和现代医药应该是互为补充、相辅
相成的。以西医的理论和方法使用中药是不适宜的,用西医的眼光看待中医药也
是不妥当的。中医药辨证施治的原则必须坚持,中药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
用,任何误用、滥用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不应该归咎于中医药。因为从现有的约8
500个国家中成药品种看,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品种约200余种,药典和国家批准
的新药有20余种,近期地标升国标约80个品种,其余为原卫生部颁品种;含朱砂、
雄黄的中成药约500种,大部分属内科经常使用的品种,其中儿科中成药用朱砂的
品种达110多种,但临床反映,这些药品基本是安全的。我国应用中药防病治病已
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对中药的功效及其毒副作用的
认识不断深化。我国古代文献对药物“毒性”的记载,也存在不同的概念。在较
早时期,所谓“毒药”是泛指所有能治病的药物。西周时期已有“医师掌医之政
令,聚毒药以供医事”。药物的“毒性”,又指其气味的偏胜。《内经》有“毒
药攻邪”之说,药物的疗效即取气味的偏胜,如石膏偏寒、附子偏热等等;东汉
末期(公元2世纪)《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把药物的功效和毒性分
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中品“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品,“多
毒,不可久服。”同时还注意使用炮制方法减弱药物的毒副作用,“若有毒宜制,
可用相畏相杀者”。因此说中医药不科学是没有道理的。
  那么,中药毒性反应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有那些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
几点:
  (一)药物使用的问题:1、药不对症: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是中医临床用
药的精髓。《内经》中早已提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这些治则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中医临床用药总的指导原则。如违
反这些辨证施治的原则,虚证误用泻法则更虚,实证误用补法则留邪,均可导致
各种不良反应。2、过量用药:有资料表明,中药致不良反应的病例有60%以上
是由于超剂量引起的。公开发表的资料中,这类个案不胜枚举。如:服用川乌120
克(常用剂量为1.5-3克)致中毒死亡;服人参60克(常用剂量为3-9克)致双目失明;
3、滥用药物:除少数剧毒药外,大多数中药均属非处方用药,随时可以无限量
地购买,同时受“中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补身”的错误观念所影响,滥用的现
象相当普遍。最明显的例子是人参。因滥用人参而引起不良反应的报告遍及世界
各地,出现所谓“人参滥用综合征”的独特病症,甚至有因服红参40克而死亡的
个案。4、用药持续时间过长在体内产生积蓄作用而引起不良反应,如长期服用
甘草可导致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等。5、药物配伍不当:中药绝大多数为配伍用药,
讲究立法方药,讲究药味的君臣佐使,中药的配伍有其奥妙之处;同时,古代早
有“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的记载。目前,由中药配伍引起不良反应的
报道尚属少见,但中药与西药配伍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正日益受到重视。发汗解
表药如荆芥、麻黄、生姜等与解热镇痛西药如阿司匹林、安乃近等同用,可致发
汗太过,甚至虚脱。此外,目前有些中成药含有西药,由于对其组成不甚了解,
或只印商品名称不注明所含化学药的名称,造成某种西药的重复使用,剂量过大
而引起药源性疾病,如服用速效感冒胶囊(含牛黄、扑尔敏、扑热息痛)时,又加
服扑热息痛,使扑热息痛的剂量过大,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甚至产生骨髓造血
抑制的毒性反应。可以看到,上述出现的问题多属于“中药西用”,违背中医药
基本理论和治疗原则造成的。
  (二)药物本身存在的问题:1、中药品种混淆而造成错用或误用:一些则存
在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一些药材的基源有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基源的
药材所含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毒性也不同,由于误用因而引起不良反应。地
区性用药习惯的不同,也会造成药材品种的混淆。如山豆根,我国南方习用的是
豆科植物柔枝槐的根,而北方习用的是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两者的科属完全
不同,其化学成分、用量及毒性亦有差别,曾发生两者混用而致毒副反应的事件。
2、药材的质量问题:地道药材是受特定生态环境的影响,在长期生态适应过程
中形成的,当其生长的环境如气候、土壤、水质等因素发生了变化时,药材的内
在质量也可能发生变化。由于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收获季节、药用部位、储运
情况等均可影响药材的成分,因而同一种中药,不同批量所含的成分可出现较大
的差异。因此,我国中医界强调使用地道药材是很有道理的。生长环境污染与农
药的应用,可使药材的重金属(铝、砷、汞、镉等)和有毒成分含量增加。储运不
当,可使药材的细菌和霉菌大量繁殖,甚至变质。这些都可成为导致不良反应的
因素。3、中药炮制是否得当,是确保其药效和安全的重要措施。如川乌、草乌、
半夏等均需炮制后使用,续随子常去油取霜用,朱砂水飞,除去水溶性汞盐,以
降低它们的毒副作用。上述情况表明,药材的基源要正确,要取地道药材,要依
法进行炮制。
   使用中药要科学求实
  以上所述并非刻意掩盖中药的毒副作用和用药不合理的问题,而是强调要以
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中药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并
尽快妥善解决之。
  对现有国家中成药标准重点是对原20册部颁标准收载的品种进行严格审查,
对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的品种,采取科学求实的态度,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提出
解决办法。对于含有马兜铃酸药材的品种的处理,要吸取关木通事件的教训,在
正本清源的前提下,进行拆方试验,以证明其为处方中不可缺少的药味,并增加
马兜铃酸的限量检查或制定含量上限,其限度的制定暂时可以考虑根据样品实测
值来制定。含马兜铃酸药材的新药研究,其工艺应重视其传统用药经验,减少马
兜铃酸的含量,并注意加工炮制。在民族药中采用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作为组方
成分的成药,如果必须应用,应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证据,以说明应用的必要性。
如:处方合理性说明(使用该味中药必要性和依据)并严格限定适应症范围和用
药时间。同时强调临床安全性观察,要增加肾脏早期损伤的特异、灵敏指标检查;
药品使用说明书中要写明“本品含有马兜铃酸,可引起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本
品不宜反复长期应用”等警示性文字。药典中含有马兜铃酸品种要有计划的进行
再评价,并建议在医生指标下应用,不宜作为OTC药物。国家标准收载的含马兜
铃酸的药材,包括关木通、马兜铃、广汉己、青木香、天仙藤、细辛、寻骨风、
朱砂莲等均应注明为[毒]药。
  对处方中含朱砂、雄黄等药材的中成药,除严格药材标准和炮制方法外,可
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外用从宽,内服从严。生产上述药品,必须制定严格的制
剂工艺和质量控制条件,在药品包装、标签和使用说明书中标注处方中含有毒性
药材和相应警示性文字。1、内服药处方中含汞、砷、铅等药材不得超出药典规
定限量的低限;质量标准中必须制定控制限量及检测方法。2、严格遵守中药材、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科学炮制方法,如朱砂的“水飞”处理等。生产必须符合GMP
要求,原料药材、成品必须有规范的检验报告。3、内服中成药有汞(水银)直
接入药者,必须确证经炮制后或成品中确实无游离汞及其可溶性化合物存在,否
则,一律不批准生产。4、必须在药品包装、标签和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以下警示
性文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品含××,不宜长期服用以及注明禁用事项;
  对含上述毒性药材的中成药宜由国家药典委员会审定列为试行标准,标准试
行期间,要求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GCP补做以下临床研究:以本品为治疗药,
以本品处方中去掉含毒性药材制成的药品(和治疗药外观完全一致)为对照药,
进行随机双盲临床试验(选择至少2个三甲医院,每家医院不少于30对病例),
严格检测血、尿中有毒成分浓度和肝、肾功能,严密观察相关毒副作用;同时,
认真进行二者疗效对比分析,以确定毒性药材在处方中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多厂
家生产同一品种者,上述临床研究可以协调,统一安排。凡不按要求进行临床研
究者,标准试行期满,即予以撤销。
地板
发表于 2011-1-19 09: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没在外包装上标明毒副作用是技术细节
5#
发表于 2011-1-19 09: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不能因为有些中药有毒就否定中医,西药不也有毒副作用吗?

答:我们不是因为有些中药有毒就否定中医。我们只是要求:第一,不要欺骗消费
者说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第二,中药要像西药那样清楚、具体地标明已知的毒副作
用;三、没有做过毒理试验、毒副作用不明或毒副作用过大的中药不能上市。
----------------
1.欺骗消费者的是不良商家,基本上都是卖药的,不是医生,如果是医生(有正规资质的)那是他良心给狗吃了。
2.技术细节,国家才要考虑这个事,医生要拿执照要按国家规定办事,国家不考虑,请怪国家
3.毒理试验,做了,而且几千年了,确实是拿人做实验,没办法,过去没有楼主这样的人来说,西药最后也是要在人身上做试验的;毒副作用都比较明显,至少是公开的方子,是个中医都了解;毒副作用过大,西药中的吗啡止痛,吗啡是毒品,人治病治好了,却得了毒瘾。化疗药物,这个毒副作用够大了吧,还不是一样用。

问:我们的祖宗难道都是傻子,吃了几千年中药,接受了几千年中药治疗,就没有
一个人发现问题?

答:许多问题如果不用现代医学方法进行检验是不可能发现的,和傻不傻没有关系。
提这种问题的倒是显得很傻。
---------------
没必要解释

问:龙胆泻肝丸事件是因为药典出错,把其中的木通换成了有毒的关木通,原来的
中医药方是没错的。

答:除了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中草药还有十几种,包括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
广防己等,常常被当成无毒的药物用于“败火”、“排毒”、减肥、治疗心脏病等,
它们都能导致肾衰竭。难道它们都是因为药典出错?
------
他上面说了是药典出错,你还问个“难道它们都是因为药典出错?”,你逻辑思维混乱了
6#
发表于 2011-1-19 11: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我所了解的知识(我不是给中医下定义,在下不是医生)来看中医体系,他都是以一种哲学思想来指导工作的,中心思想就是平衡2个字,什么阴阳调和,五行相克等等都是如此,顺应自然规律,这个是最重要的,现代医学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中医指导思想来说,这个比西医高明很多,西医里面大多没有考虑自然规律(即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你就要推翻不掉全部体系。
    另外通过我浅显的观察,西医研究的死的东西多,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以前研究医学的人都是冒着被吊死的风险去偷尸体回来研究;中医研究大多以活物为研究对象,古代社会,由于伦理道德的束缚,没人敢去解剖别人看看中药的效果实如何(学科发展是需要一个环境的,想想黑暗的中世纪吧)。
    话说回来从哲学上来看这明显就不同了,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观察角度不同,得出结论(经验!)也不一样。
   
    此外楼主一直忽视了楼上朋友提出的一个事,即使如现代科学家看待经典力学时,还需记得有两个基本假定:其一是假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长度和时间间隔的测量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是瞬时到达的;其二是一切可观测的物理量在原则上可以无限精确地加以测定。违反了假定,定律就无效,比如微观运动。
    对比中西医,中医理念的与西医有很大不同,但是却有共性,针对的都是人,我觉得是西医是内在,中医是外部联系内在;中医宏观,西医微观。
    楼主你不相信中医就去看西医,你可以评论中医,但是你没资格说中医不行,我不是厨师,我可以评价菜好吃不好吃,但是为什么好吃(很多毒的东西也有甜味),你说不出是因为味精的原因还是盐糖比例适当,或者是因为食材在高温时分解释放出了的化学物质(味精不过就是这些东西的提取物)对你舌头作用的结果,还有就是你舌头特别已经适应了一个环境(或者是你没那个基因,老虎就没感觉甜味的基因)。南方米饭,北方人不觉得好吃;我能喝酒,但是是不觉得酒的味道(舌头感觉)好,但是有人觉得酒好喝。
    你了解过宗教,你才能知道什么是邪教(宗教是与科学对立的)。
7#
发表于 2011-1-19 12: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你发现脑电波,你又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还有就是梦了,这个说的清楚吗。
8#
发表于 2011-1-20 11: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手机上网 排版不好请见谅)中医理论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数学模型,基因不过是四个碱基对的排列差异,用五行概念表示天人地,不要太多哦。                        数字与字母不过是西方的符号,古文亦是如此,与中医比西医算作数学公式,中医可以算数学模型 。                               模型建立需要条件,条件不够,模型就描述不准确(线条歪了),中医会出错              你西医要有发展就靠能不能找到新的数学公式                                  再次申明中医的药物都有毒。毒副作用标明是可操作的 在我们国家未被法律禁止的就是允许的。 若有强制要求是可以做到。                                  中医首先不是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与道德无关,学中医的是人,人是主观的。中医体系是人创造的,需要人去完善改进。                                   人死在手术台上不要怪手术刀-借用某人的话。                                                                    是个人都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  可以说纯天然 毒副作用有小有大。              我不中毒。我还可能过敏呢 !                                                   关于毒副标明问题没必要谈了,可以想想三鹿事件,虽然不是药,道理是一样的。
9#
发表于 2011-1-20 11: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检验方法收科学水平限制。细菌发现得益于显微镜的发明。中药检验真不是那么好弄(中药都是混合物,搭配非常讲究这个可以体现中医的严谨),另外进了肠胃会有什么变化也不得而知(感谢神农氏和那些牺牲者),技术水平影响检测,现在外国人都开始研究中药了,检测手段不够不代表中医指导会错,况且中医思想里是区别人之间的差异,西医也考虑但只是群体。
10#
发表于 2011-1-20 13: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概念描述宇宙的时候,在我(非中医观点!!!)看来,金-元素金可以自然存在是古人较早认识的元素,可以解释为其他物质元素的代表;土,也是集合体,无机物的集合;木,代表有机物,最早的生物肯定是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火,明显是指能量;水,只要不是平面水就会流动,运动,最抽象的在于此。                           你看这个世界还少什么吗?
11#
发表于 2011-1-20 15: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生相克,很明显与唯物主义中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说法相吻合;
再如:
“又例如,
中医为了让人体符合“五行学说”,竟然让人体内脏、器官、形体、情绪等分别
一一对应“五行”,并让它们“相生相克”起来,而这种对应及其“相生相克”
也不是基于逻辑实证,而是基于中医“五行学说”的模糊认识、猜测和想象(中
医认为人是小宇宙,并与大宇宙相通和同构,这在现代科学看来无异于谬论),

甚至为了“五行”而将“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变成“五情”
(去掉了“忧”和“惊”)。”
-----------------------------------------
七情与人的五脏密切联系
  人有七情,属于精神活动范畴,包括喜,怒、思、忧、悲,恐、惊等情志情绪的变化。通常情绪的波动一般不会危害人的健康。但强烈的情绪波动,或长期消极情绪能引起过度的或长期的精神紧张,使人的健康受到影响,并可引发一些疾病。   中医认为:七情与人的五脏密切联系,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变化相关联,喜与心、怒与肝、思与脾,忧悲与肺、恐惊与肾—一相对应。七情波动能影响人的阴阳气血平衡和运行。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处于平衡状态,保证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剧烈的情志变化,可以使阴阳平衡失调,影响人的气血正常运行,导致气血功能紊乱。正如《素问·举痛论》指出的:“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中医认为七情分属于五脏,为五脏所主。正常情况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忧)为肺志,恐(惊)为肾志。   情志太过之时,则损伤五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
1.喜
  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心能主血,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御寒能力。抗病能力提高,罹患心脑血管病的可能下降;   心主神明,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强,考试时也能有超常发挥,运动员易破纪录;心其华在面,喜悦时会神采飞扬,面带笑容,喜形于色,热恋中的情侣越发娇美动人或潇洒英俊等;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言流畅动听等;   由于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人在高兴时也胃口大开,久则心宽体胖等等。   喜伤心。过喜的异常情志可损伤心,常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多汗出,胸闷,头晕,头痛,心前区疼痛,甚至神志错乱,喜笑不休,悲伤欲哭,多疑善虑,惊恐不安等症状,可导致一些精神、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发生,严重者还可危及人的生命,如大喜时造成中风或突然死亡,中医称之为“喜中”。
2.怒
  怒为肝志,肝能表达人的愤怒之情志活动。怒是个人的意志和活动遭到挫折或某些目的不能达到时,所表现的、以紧张情绪为主的一种情志活动。怒既有积极的一面,即指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战前动员要鼓舞战士的士气,包括激起战士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使之在战斗时化为巨大的战斗力;怒又有消极的一面,即指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和不良的影响。暂时而轻度的发怒,能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从而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人体气机的疏泄条达,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   怒伤肝。大怒、过怒易伤肝,表现为肝失疏泄,肝气郁积,肝血瘀阻,肝阳上亢等病证。出现胸胁胀痛,烦躁不安,头昏目眩,面红目赤,有的则会出现闷闷不乐,喜太息,暧气,呢逆等症状。人体发怒时可引起唾液减少,食欲下降,胃肠痉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血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黏滞度增高,交感神经兴奋。长此以往,会使人患上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对患有心脑血管病者,可导致病情加重,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危及性命。
3.忧(悲)
  忧(悲)为肺志,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这主要是因为肺开窍于鼻,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过多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忧(悲)伤肺。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所以悲忧伤肺,还可表现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肤病上。情绪抑郁,忧愁悲伤可以导致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
4.恐(惊)
  恐(惊)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惊恐是人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急反应。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这与肾主前后二阴,肾主两便的功能相符。肾藏精,生髓充脑,人受到惊吓后,会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与肾藏精,生髓充脑有关系。惊恐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一定的益处的,可以引起警觉,避免机体遭到危害。   恐伤肾。惊恐过度会耗伤肾气,使得肾气下陷,二便失禁,遗精滑泄,严重的惊恐,还会导致人的死亡。这方面的例子并不鲜见。
5.思
  恩为脾志,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在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   思伤脾。思为脾志,因而过思则易伤脾。伤牌可以表现为气血不足所致的乏力,出现头昏,心慌,贫血等症状。有的还可出现暧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   精神状态对于人的阴阳、气血、脏腑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样当人的阴阳、气血、脏腑发生问题时也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人们常说的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也就是这个道理。补益有利于健康长寿,在补益的过程中实施精神补养很重要,就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把人的精神调整到最佳状态。
---------------------------------你从哪里看到“甚至为了“五行”而将“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变成“五情”(去掉了“忧”和“惊”)”这些话的,不需要你了解中医,百度你总会吧。
12#
发表于 2011-1-20 15: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你又可能要说,情绪实际上由大脑掌控,五脏里面没有大脑的结构,
很好,大脑与五脏什么关系,肺供气,肝供营养,心脏循环(送气,送氧),脾脏负责检查血液,肾脏清除血液的垃圾。你能割断他们的联系吗
13#
发表于 2011-1-20 15: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白药是保密的,不能治百病,而且有适用范围,云南白药的拥有者会告诉天下,用药的禁忌。你做各种各样的测试不就是为了防止误用、乱用(乱用情况西医就做不到全面,参考抗生素滥用,那绝对不是技术细节,西医从来就没想过对外界影响,这是西医学科环境大背景影响的结果)。
西医里面有有些药,也是出现过敏反应,只要停用就好,而不会因为少数人的过敏去忽视大多数人的健康,比如青霉素,用的时候还不是所有人都做皮试吗。
现在的药大多都是合成药物,本身就不是自然存在的;中医本身靠经验的比较多,过去一定也吃死不少人了,经验总结出来了,体系就完整了。
14#
发表于 2011-1-21 07: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怎么不继续了,你觉得我上个楼层说中医建立在死人基础上吗,浅显的看是这么回事,相比西医,发展过程也是差不多,美国人还利用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做梅毒研究呢,
15#
发表于 2011-1-21 09: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美国“医学黑奴”黑幕:几十人死于梅毒  


时间:2006年11月11日23:06   我来说两句        


  
有奖评新闻   
  
【来源:海口晚报】  
  海口晚报网11月11日讯

  在美国,“塔斯基吉梅毒实验”是令不少黑人闻之色变的专有名词,已成为种族主义的代名词之一。1932年起,美国公共卫生部(PHS)以400名非洲裔黑人男子为试验品秘密研究梅毒对人体的危害,隐瞒当事人长达40年,使大批受害人及其亲属付出了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人称“塔斯基吉梅毒实验”。

尽管美国政府在上世纪70年代东窗事发后下令彻查、予以赔偿,并最终于1997年给出了迟到的道歉,却无法挽回对受害人造成的莫大伤害。在这段丑闻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时候,美国记者及生物伦理学者哈丽雅特·华盛顿将于12月26日出版新书《医学种族主义》,再次挖掘这段丑闻的真相——这份真相,远比30年前的调查结果更为触目惊心。

  救人刀?杀人刀?

  医学研究的宗旨理应是救死扶伤。然而,“救人刀”有时却成为“杀人刀”。为研究梅毒的传播及致死情况,美国公共卫生部(PHS)自1932年起授权塔斯基吉研究所启动一项“塔斯基吉梅毒实验”,其全称为“针对未经治疗的男性黑人梅毒患者的实验”。面对免费治疗等条件的诱惑,399名感染梅毒的黑人男子和201名没有感染梅毒的黑人男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试验品”。这项实验违背人性之处在于,研究人员隐瞒事实真相,有意不对这些梅毒感染者提供任何治疗。即使是在1947年青霉素成为治疗梅毒的有效武器后,研究人员也没有对参与实验的黑人患者提供必需的治疗。就这样,这项原本声称为期6个月的计划一直进行到1972年。直到当年7月,美联社记者才通过一名前公共卫生部官员提供的线索,首次揭开“塔斯基吉梅毒实验”的黑幕,旋即在美国各界、特别是黑人等少数族裔群体中引起轩然大波。一个由医学、法学专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于同年成立,受权调查“塔斯基吉梅毒实验”真相。然而,通过对各方当事人的采访以及对尘封档案的细致搜索,美国记者兼生物伦理学者哈丽雅特·华盛顿发现,该调查委员会当年匆匆数月的调查远远没有揭露出事件本质,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掩盖丑恶事实。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近日报道,哈丽雅特·华盛顿计划于今年年底推出《医学种族主义》一书,讲述她所发现的事实——“塔斯基吉梅毒实验”比人们想象的更违背人性和道德标准。

  “试验品”均已去世

  欧内斯特·亨登曾不只一次地回忆起1932年的那一天,一辆满载医生的客车来到亚拉巴马州梅肯县。他和当地其他近400名感染梅毒的非洲裔穷苦黑人原本以为生机从天而降,孰料从此落入痛苦深渊。在这片医疗条件极为恶劣的地区,当地人当时将梅毒症状、贫血症状以及身体疲劳等症状一律称为“坏血脖。医生们以免费体检、免费治疗所谓“坏血脖、免费提供丧葬保险等条件,吸引当地的黑人男子们加入一项“治疗计划”。根据哈丽雅特·华盛顿的采访和调查,这些黑人男子大多是被这样一句话打动,“记住,这可是你能得到免费治疗的最后机会”。然而,对于所谓“治疗计划”的真正目的,这些黑人男子却一无所知。亨登记得,医生给他吃了两种药片,“然后他们对我的背部进行化验,抽取了什么东西”。吃了什么?他不知道。抽取了什么?他也不知道。他更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塔斯基吉梅毒实验”的一名“志愿者”。在此后40年中,亨登又接受了无数次这样的检查。所幸,作为少数比较幸运的梅毒感染者之一,他的病症虽不治却得以缓解,他也奇迹般地活到96岁高龄。然而,数百名和他一样经历过“塔斯基吉梅毒实验”的受害者却没有这般好运。截至1972年美国媒体首次披露这段臭名昭著的丑闻时,参与实验的患者中已有28人直接死于梅毒,大约100人因梅毒并发症而死亡,40人的妻子受到传染,19名子女在出生时就染上梅毒。此后,悲剧还在不断上演。两年前,欧内斯特·亨登撒手人寰。至此,“塔斯基吉梅毒实验”的“试验品”全部离世。

  为研究不顾人死活

  黑人护士尤妮斯·里弗斯是整个事件的关键证人之一,她为“塔斯基吉梅毒实验”项目工作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里弗斯回忆说,患者们免费接受的所谓“治疗”,实际上不过是几片维生素或阿司匹林药片。“塔斯基吉梅毒实验”当时的负责人雷蒙德·冯德勒曾表示,他就是希望能达到实验的真正目的,并让患者继续参与所谓的“治疗计划”。实验还包括一项患者尸体解剖计划,旨在进一步研究梅毒对患者脑部及其他器官的伤害。当时一名公共卫生部(PHS)高官1933年时曾表示,“只有这些患者死了,我们才对他们有更多兴趣。”为此,里弗斯扮演的角色格外重要。她要定期走访参与实验的患者家庭,游说患者坚持参与实验。她会给患者们分发阿司匹林、维生素等药品,偶尔也会带上一些现金做为“小礼物”。此外,她还要努力说服那些身处死亡边缘的患者同意死后接受尸体解剖。提供免费安葬是她屡试不爽的一个利诱条件。哈丽雅特·华盛顿认为,归根结底,“塔斯基吉梅毒实验”的主要目标就是保证“试验品”没有接受任何治疗,以保证医学研究的“连贯性”。这一情况在青霉素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梅毒后依旧没有改变。冯德勒曾于1952年表态说,“我希望抗生素的出现不会影响到我们这项实验。”由于这种刻意的延误治疗,根据哈丽雅特·华盛顿提供的数据,截至1955年,“塔斯基吉梅毒实验”死者中的三分之一系直接死于梅毒,同时还有大批幸存者已经处于梅毒最危险的发病阶段。

  调查人员粉饰太平

  尽管如此,“塔斯基吉梅毒实验”当年还是备受维护。就连大力主张以青霉素根除梅毒的美国时任医务总监托马斯·帕伦也为之辩护说,该实验为人们更好地了解梅毒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良机”。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据哈丽雅特·华盛顿调查,当年那个调查委员会并未将调查职责进行到底。一方面,调查委员会只获得数月时间来调查一桩延续了40年的实验计划,政府官员还拒绝为他们提供一些重要的相关档案。另一方面,调查委员会也直接起到“粉饰太平”的作用。当年的调查委员会成员弗纳尔·凯夫和杰伊·卡茨在接受哈丽雅特·华盛顿采访时表示,他们认为当初有关部门任命布卢德斯·布特勒为调查委员会主席就是要他掩盖丑闻,布特勒也在调查过程中说服其他调查人员“给真相搀水”。比如,他们明明已经采访了包括里弗斯在内一批关键证人,但当布特勒提出如果保留录音可能会影响证人声誉后,这些关键的录音随即被付诸一炬。

  道歉迟到25年

  哈丽雅特·华盛顿认为,1972年版调查报告没有在道德层面上对“塔斯基吉梅毒实验”提出应有的谴责。“关键问题是,之前根本没人告诉那些黑人患者他们正在进行一项实验,而是让他们以为自己在接受治疗,”她说。对于调查委员会最重要的失职之处,如哈丽雅特·华盛顿所言,34年前的调查报告没有“直击实验背后隐藏的种族主义思想”。为什么要进行“塔斯基吉梅毒实验”?哈丽雅特·华盛顿的调查表明,这项计划来自于当时美国公共卫生部(PHS)内一种充斥着种族主义思想的假设——梅毒在黑人和白人体内的传播方式不同。当时部分官员和专家认为,梅毒会侵入白人“更为复杂的大脑”,却只侵入黑人的心血管系统,而放过他们“发育不完全的大脑”。当时的公共卫生部负责人托马斯·默雷尔甚至大放厥词说,“或许(梅毒)能解决黑人的(犯罪)问题,有时疾病能做到人们所做不到的。”“美国政府当年的行为是可耻的,我感到抱歉,”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1997年5月16日正式代表美国政府对“塔斯基吉梅毒实验”受害者及其家属表示道歉。“塔斯基吉梅毒实验”丑闻曝光后,受害者于1972年集体控告美国政府。美国政府自1973年起陆续对受害者及其家属进行了一定经济赔偿。然而,正式道歉却姗姗来迟25年。(孙浩)

  梅毒

  梅毒

  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当螺旋体进入人体后,迅速播散至全身各器官,产生各种症状与体征,也可呈潜伏状态,还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故危害极大。

  梅毒

  按传染方式可分为后天(获得性)梅毒和先天(胎传性)梅毒两种。后天梅毒分为一期、二期和三期。对早期梅毒要求彻底治愈,以消灭传染源,力争血清反应阴转,预防复发。对晚期梅毒要力求减轻症状,控制发展,部分血清转阴性。因此,治疗必须正规且充分。青霉素疗效好,毒性小,使用方便,疗程短,价廉,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

  医学实验丑闻档案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以美国非洲裔黑人为“试验品”的医学实验丑闻,“塔斯基吉梅毒实验”并非第一桩。根据档案记载,在19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佐治亚州的托马斯·汉密尔顿多次强迫黑人奴隶约翰·布朗置身高温环境中直至昏厥,以此检测针对中暑的各种药物是否奏效。汉密尔顿甚至剥开布朗的皮肤,观察黑色素的沉积。此外,亚拉巴马州詹姆斯·马里昂·西姆斯也曾在未经麻醉的情况下,强行对黑人女奴实施产后修复手术,还凭借手术成功在医学界赢得相当高的声誉。诸如此类的实验在那个时代层出不穷。当时的科学家们甚至还经常通过一些所谓的“科学实验”来证明黑人为“劣等人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科学种族主义”并未受到应有的质疑和谴责。进入20世纪后,这种情况仍没有彻底转变。在上个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为预测核辐射在战争中对士兵的影响,美国科学家曾对平民展开核辐射实验,连孩子也未能幸免。比如,一些研究人员1946年展开一项实验,观察一所公立学校中儿童食用遭受核辐射地区所产燕麦后的身体状况。在上个世纪70年代,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了一批黑人男童,进行有关暴力行为的遗传学研究。1994年,南卡罗来纳大学招募了一批生活贫困并希望寻求禁毒治疗或产前护理的黑人女子,在未告知她们真实目的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研究。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肯尼迪·克里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鼓励居住在巴尔的摩的贫困黑人家庭搬到铅污染严重的地点,以进行儿童血液含铅量的研究。1995年,洛杉矶一批非洲裔或拉美裔儿童接受了一种麻疹疫苗注射。他们的家长此前并不知道,这种麻疹疫苗属于试验性疫苗,此前一项相关研究已经因为致死上百儿童而被紧急叫停。在1996年至1999年之间,哥伦比亚大学对135名黑人少年进行了芬弗拉明药性试验。芬弗拉明如今已因副作用大而臭名昭著。在过去10年当中,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下属的人类研究保护办公室先后对包括一批知名大学在内60多家研究机构的违规研究行为展开调查。(来源:新华网)
------------------------------------------------------

西医研究也有侵犯人权的事,以科学之名做着不人道的事。
中医神奇的地方就是他的理论在2千年前就基本完备(中医理论精髓可以说就是那时候建立的),后来人更是不断完善他,纠正错误(很大部分是中药材的使用,完善补充诊断理论),现代人的意识和认知提高了,应该发掘中医背后的科学价值和内在联系,而不是像你这样污蔑他,不过我在楼主后面的回复也看到您的思想改变,先说中医忽悠,后来是为中医发展考虑,要建立现代中医。

作为中国人应该对祖国文化表现一定的尊敬,不该什么都不了解乱批评一通。
16#
发表于 2011-2-22 10: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129楼(paladin025) 的帖子

第二十六节 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性传播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损害,晚期可造成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骨骼及眼部等多器官组织的病变。主要由不洁性交传染,偶尔通过接吻、哺乳,或接触患者污染的衣物、输血等途径间接传染。属于中医“霉疮”、“疳疮”、“花柳病”等范畴。

1632年陈司成着《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较完善的专着,该书记载霉疮“酷烈匪常,人体沦肌,流经走络……或攻脏腑,或巡孔窍……可致形损骨枯,口鼻俱费,甚则传染妻妾,丧身绝育,移患于子女。”提出解毒、清热、杀虫为本病的主要治法,开创了砷剂治疗梅毒的先河。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亦称苍白螺旋体。由直接或间接途径,梅毒螺旋体经粘膜或破损皮肤进入机体后即在侵入处组织中繁殖,于外生殖器处形成硬下疳,成为一期梅毒。

由于局部免疫反应,部分螺旋体被消灭,局部损害逐渐消退,成为一期潜伏梅毒;硬下疳消退后约6周,潜伏的螺旋体大量繁殖,进入血液循环,侵人多种组织内,全身皮肤粘膜广泛出现梅毒疹,成为二期梅毒。由于机体的免疫力,皮肤粘膜的梅毒疹也可消退,但当机体的抵抗力低下时,未被自身免疫力消灭的螺旋体仍然可以引起皮损的再发,成为二期复发性梅毒。一、二期梅毒统称为早期梅毒。2年或4年后进入晚期,此期可为无症状的晚期隐性梅毒。如有复发,则可侵犯任何组织,如皮肤粘膜、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重要脏器,受累组织内梅毒螺旋体虽少,但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而致组织缺损及功能障碍,成为三期梅毒。孕妇患者,其病原体可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致胎传梅毒。

中医认为,淫秽疫毒,可与湿热、风邪杂合致病。传播方式主要是精化传染(直接传染),间有气化传染(间接传染)和胎中染毒。邪之初染,疫毒结于阴器及肛门等处,发为疳疮后疫毒内侵,伤及骨髓、关窍、脏腑,变化多端,证候复杂。

[诊断]

一、接触史有不洁性交史,或性伴侣有梅毒病史。

二、临床表现

(一)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疳疮(硬下疳),发生于不洁性交后约2—4周,常发生在外生殖器部位,少数发生在唇、咽、宫颈等处,男性多发生在阴茎的包皮、冠状沟、系带或龟头上,同性恋男性常见于肛门部或直肠;女性多在大小阴唇或子宫颈上。硬下疳常为单个,偶为多个,初为丘疹或浸润性红斑,继之轻度糜烂或成浅表性溃疡,其上有少量粘液性分泌物或覆盖灰色薄痂,边缘隆起,边缘及基底部软骨样硬度,无痛无痒,圆形,呈牛肉色,局部淋巴结肿大,疳不经治疗,可在3—8周内自然消失,而淋巴结肿大持续较久。

(二)二期梅毒一般发生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早期症状有流感样综合征,表现为头痛,恶寒,低热,食欲差,乏力,肌肉及骨关节疼痛,全身淋巴结肿大,继而出现皮肤粘膜损害、骨损害、眼梅毒、神经梅毒等。

1.二期梅毒皮肤粘膜损害其特点是分布广泛,对称,自觉症状轻微,破坏性小,传染性强。主要表现有下列几种:

(1)皮损:可有斑疹(玫瑰疹)、斑丘疹、丘疹鳞肩性梅毒疹、毛囊疹、脓疱疹、蛎壳状疹、溃疡疹等,这些损害可以单独或合并出现。

(2)扁平湿疣:好发于肛门周围、外生殖器等皮肤互相摩擦和潮湿的部位,由扁平湿疣丘疹融合而形成,稍高出皮面,界限清楚,表面糜烂,其颗粒密聚如菜花,覆有灰白色薄膜,内含大量的梅毒螺旋体。

(3)梅毒性白斑:好发于妇女的颈部、躯干、四肢、外阴及肛周。为局限性色素脱失斑,可持续数月。

(4)梅毒性脱发:脱发呈虫蚀状。

(5)粘膜损害:为粘膜红肿及糜烂,粘膜斑内含大量的梅毒螺旋体。

2.二期梅毒骨损害可发生骨膜炎及关节炎,晚上和休息时疼痛较重,白天及活动时较轻。多发生在四肢的长骨和大关节,也可发生于骨骼肌的附着点,如长骨鹰嘴、髂骨嵴及乳突等处。

3.二期眼梅毒可发生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炎等也可出现二期神经梅毒等。

(三)三期梅毒亦称晚期梅毒。此期特点为病程长,易复发,除皮肤粘膜损害外,常侵犯多个脏器。

1.三期皮肤梅毒损害多为局限性、狐立性、浸润性斑块或结节,发展缓慢,破坏性大,愈后留有疤痕。常见者有:

(1)结节性梅毒疹:多见于面部和四肢,为豌豆大小,铜红色结节,成群而不融合,呈环形、蛇形或星形,质硬,可溃破,愈后留有萎缩性疤痕。

(2)树胶样肿:先为无痛性皮下结节,继之中心软化溃破,溃疡基底不平,紫红色肉芽,分泌如树胶样粘稠脓汁,持续数月至2年,愈后留下疤痕。

(3)近关节结节:为发生于肘、膝、髋等大关节附近的皮下结节,对称发生,其表面无炎症,坚硬,压迫时稍有痛感,无其他自觉症状,发展缓慢,不溃破,治疗后可逐渐消失。

2.三期粘膜梅毒主要见于口、鼻腔,为深红色的浸润斑,上腭及鼻中隔粘膜树胶肿可侵犯骨质,产生骨坏死,死骨排出,形成上腭、鼻中隔穿孔及马鞍鼻,引起吞咽困难及发音障碍,少数可发生喉树胶肿而引起呼吸困难、声音嘶哑。

3.三期骨梅毒以骨膜炎为多见,常侵犯长骨,损害较少,疼痛较轻,病程缓慢。其次为骨树胶肿,常见于扁骨,如颅骨,可形成死骨及皮肤溃疡。

4.三期眼梅毒可发生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及角膜炎等。

5.三期心血管梅毒主要有梅毒性主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办闭锁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瘤和梅毒性冠状动脉口狭窄等。

6.三期神经梅毒、脑膜梅毒、脑血管梅毒及脊髓脑膜血管梅毒和脑实质梅毒可见麻痹性痴呆、脊髓痨、视神经萎缩等。

(四)潜伏梅毒梅毒未经治疗或用药剂量不足,无临床症状,血清反应阳性,排除其他可引起血清反应阳性的疾病存在,脑脊液正常,这类病人称为潜伏梅毒。若感染期限在2年以内者称为早期潜伏梅毒,早期潜伏梅毒随时可发生二期复发损害,有传染性;病期在2年以上者称为晚期潜伏梅毒,少有复发,少有传染性,但女病人仍可经过胎盘而传给胎儿,发生胎传梅毒。

(五)胎传梅毒(先天梅毒)胎传梅毒是母体内的梅毒螺旋体由血液通过胎盘传人到胎儿血液中,导致胎儿感染的梅毒。多发生在妊娠4个月后。发病小于2岁者称早期胎传梅毒,大于2岁者称晚期胎传梅毒。胎传梅毒不发生硬下疳,常有严重的内脏损害,对患儿的健康影响很大,病死率高。

1.早期胎传梅毒多在出生后2周一3月内出现症状。表现为消瘦,皮肤松弛多皱褶,哭声嘶哑,发育迟缓,常因鼻炎而导致呼吸、哺乳困难。皮肤损害可表现为斑疹、斑丘疹、水疱、大疱、脓疱等,多分布在头面、肢端、口周皮肤,口周可见皲裂,愈后留有辅射状疤痕。此外,也可发生甲周炎、甲床炎、无发、骨体炎、骨软骨炎、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大部分患儿可有脾肿大、肝肿大,少数出现活动性神经梅毒。

2.晚期胎传梅毒患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可有前额圆凸,镰刀胫,胡氏齿,桑椹齿,马鞍鼻,锁骨胸骨关节骨质肥厚,视网膜炎,角膜炎,神经性耳聋,脑脊液异常,肝脾肿大,鼻或腭树胶肿导致口腔及鼻中隔穿孔和鼻畸形。皮肤粘膜损害与成人相似。

3.胎传潜伏梅毒胎传梅毒未经治疗,无临床症状而血清反应阳性。

三、实验室检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但特异性差,假阴性多。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查得梅毒螺旋体阳性,或蛋白印迹试验阳性均有利于诊断。聚合酯链反应查得梅毒螺旋体核糖核酸阳性,或取硬下疳、病损皮肤、粘膜损害的表面分泌物、肿大的淋巴结穿刺液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查及梅毒螺旋体,均可确诊。

[鉴别诊断]

一、玫瑰糠疹皮损为椭圆形,红色或紫红色斑,其长轴与皮纹平行,附有糠状鳞屑,常可见较大母斑,自觉瘙痒,淋巴结无肿大,梅毒血清反应阴性。

二、软下疳病原菌为rhjcKyi链杆菌,潜伏期短,发病急,炎症明显,基底柔软,溃疡较深,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疼痛剧烈,常多发。

三、药物性皮炎有用药史,潜伏期24小时至数日,局部红斑、水疱、糜烂、渗水,自觉灼热瘙痒。梅毒血清反应阴性。

四、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初起为炎症性丘疹,疼痛且有淋巴结肿大,化脓粘连,形成窦道。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肝经湿热外生殖器及肛门或乳房等处有单个质坚韧丘疹,四周掀肿,患处灼热,腹股沟部有杏核或鸡卵大,色白坚硬之肿块,或出现胸腹、腰、四肢屈侧及颈部杨梅疹、杨梅痘或杨梅斑;伴口苦纳呆,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分析:淫秽疫毒之邪并湿热外感,浸淫肝经,下注阴器,气机阻滞,湿热疫毒之邪凝集,故见外生殖器及肛门或乳房等处有单个质坚韧丘疹,四周掀肿,患处灼热,腹股沟部有杏核或鸡卵大,色白坚硬之肿块;湿热充斥肝胆,熏蒸肌肤,则胸腹、腰、四肢屈侧及颈部出现杨梅疹、杨梅痘、杨梅斑;湿热蕴结,脾失运化,则口苦纳呆;热伤津液,则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数为肝经湿热之象。

治法:清肝解毒,利湿化斑。

方药:龙胆泻肝汤酌加土茯苓、牡丹皮、赤芍。

(二)痰瘀互结疳疮色呈紫红,四周坚硬突起,或横痃质坚韧,或杨梅结呈紫色结节,或腹硬如砖,肝脾肿大;舌淡紫或黯,苔腻或滑润,脉滑或细涩。

辨证分析:淫移疫毒循肝经下注并凝集于阴器,气血壅阻,痰瘀互结,故疳疮色呈紫红,四周坚硬突起,或横痃质坚韧,或杨梅结呈紫色结节,或腹硬如砖,肝脾肿大;舌淡紫或黯、苔腻或滑润、脉滑或细涩为痰瘀互结之象。

治法:祛瘀解毒,化痰散结。

方药:二陈汤合消疬丸酌加土茯苓、桃仁、红花、夏枯草。

(三)脾虚湿蕴疳疮破溃,疮面淡润,或结毒遍生,皮色褐暗,或皮肤水疱,滋流黄水,或腐肉败脱,久不收口;伴筋骨酸痛,胸闷纳呆,食少便溏,肢倦体重;舌胖润,苔腻,脉滑或濡。

辨证分析:素体脾虚湿盛,淫秽疫毒久羁,故疳疮破溃,疮面淡润,或结毒遍生,皮色褐暗,或皮肤水疱,滋流黄水,或腐肉败脱,久不收nJ脾虚运化失司,则食少便溏;水湿蕴结,气机阻滞,则胸闷纳呆,肢倦体重,筋骨疼痛;舌胖润、苔腻、脉滑或濡为脾虚湿蕴之象。

治法:健脾化湿,解毒祛浊。

方药:芎归二术汤加减。

(四)气血两虚病程日久,结毒溃面肉芽苍白,脓水清稀,久不收口;伴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怔仲,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辨证分析:杨梅结毒溃破,大泄脓血,气血受损,故结毒溃面肉芽苍白,脓水清稀,久不收口,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怔忡,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细无力为气血两虚之象。

治法:补气益血,扶正固本。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五)气阴两虚病程日久,低热不退,皮肤干燥,溃面干枯,久不收口,发枯脱落;伴口干咽燥,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舌红,苔少或花剥苔,脉细数无力,

辨证分析:病程日久,淫秽疫毒耗伤气阴,阴虚内热,故低热不退;阴津亏损,则皮肤干燥,溃面干枯,久不收口;津不上承,则口干咽燥;阴亏血虚,则发枯脱落,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舌红、苔少或花剥苔、脉细数无力为气阴两虚之象。

治法:益气养阴,补肾填精。

方药:生脉散合大补阴丸酌加土茯苓、地骨皮、菊花、银柴胡;骨髓痨者,加服地黄饮子。

二、外治法

(一)皮肤掀红、烂斑时,外扑鹅黄散、结毒灵药。

(二)横痃、杨梅结毒未溃时,选用冲和膏,醋、酒各半调成糊状外敷;溃破时,先用五五丹掺在疮面上,外盖玉红膏,1次/日;待其腐脓涤尽,再用生肌散掺在疮面,盖红玉膏,1次/日。

[其他疗法]

一旦确诊为梅毒,应及早实施驱梅疗法,并足量、规则用药。

一、早期梅毒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H,肌肉注射,1次/H,连续10日;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1次倜,共2周;四环素或红霉素,2克/El,分4次口服,连续15日,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二、晚期梅毒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G肋万单位/El,肌肉注射,1次/H,连续15日为1疗程;也可考虑给第二个疗程,疗程间停药2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1次倜,共3次;四环素或红霉素,2克/日,分4次口服,连续服30日为l疗程。

三、胎传梅毒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5万单位公斤,肌肉注射,连续10日;苄星青霉素5万单位松斤,肌肉注射,一次即可(对较大儿童的青霉素用量不应超过成人同期患者的治疗量)。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7.5—25mg/kg,口服,4次/日。

[预防与调摄]

1.加强梅毒危害及其防治常识的宣传教育。

2.严禁卖淫、螵娼,对旅馆、浴地、游泳池等公共场所加强卫生管理和性病监测。

3.,对高危人群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早诊断,早治疗,坚持彻底的原则,建立随访追踪制度。

5.夫妇双方共同治疗。

[结语]

梅毒肩于中医霉疮、疳疮、花柳病等范畴。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损害,晚期常有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骨骼及眼部等多器官组织的病变。本病应与玫瑰糠疹、软下疳、药物性皮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相鉴别。肝经湿热证,治宜清肝解毒、利湿化斑,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痰瘀互结证,治宜祛瘀解毒、化痰散结,方用二陈汤合消疬丸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化湿、解毒祛浊,方用芎归二术汤加减;气血两虚证,治宜补气益血、扶正固本,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补肾填精,方用生脉散合大补阴丸加减。梅毒一旦确诊,应及早实施驱梅疗法。

-------------------------
转自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waikexue/80-7-27.html
比较明显的是中医认识的更早,不过只是不同于西医体系。中医理论体系很早就比西医完备(不代表百分百的正确,肯定有个人认知方面的差异,中医医学交流不像西医那样很畅通,西医牵涉其他学科,学界交流很畅通,如论文什么的)
17#
发表于 2011-2-22 11: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讨论咯。                以上可自行搜索中医  梅毒这几个关键字,有个《四川中医》1994年的一期中有中医历史的文章 说了梅毒研究史(我上面也提了时间),这货居然发源于国外。
18#
发表于 2011-2-22 11: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129楼paladin025于2011-02-01 08:04发表的 回 3127楼(hhj12) 的帖子 :
首先梅毒是最近五百年的事,华佗什么的可以确定基本没什么关系

然后梅毒传播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那就是说中医界在这之前对其没有做足够的研究,中医疗法在这期间也没有很好的疗效

《四川中医》 1994年11期
中医治疗梅毒的最早专著考赵致镛  
【摘要】:正 梅毒,又名广疮、霉疮、杨梅疮。其所以名杨梅疮,是因为患此病者其皮肤溃烂之处“以其肿突红烂,状如杨梅,故尔名之”。此病原滋生泛滥于欧洲,中国本无该病,乃是明代中后期,开通海运与外国通商,致外国人将此病带入传播于我国广东沿海,由于封建社会的娼妓泛滥又使之传播于包括四川在内的内陆省份。据考证,西方梅毒是经印度于1505年传入广东的,故被称之为广疮。当时浙江海宁名医陈司成(字九韶)正在福建、广东行医,遂将此种与性接触性传播有直接关系的传染病,叫霉疮。陈氏对此病进行了专门研究,后来撰写成著名的治梅毒专著——《霉疮秘录》,并刊行于1632年。这就是至今都被包括著名的《中国医籍考》及全国中医高等院校统编
【作者单位】: 成都中医学院古籍文献研究所
-------
就只看到这些摘录,详细情形需要看原文。
19#
发表于 2011-2-22 13: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得到有效控制是没安全套,最好的控制是洁身自好
这个病总是和人的隐私联系在一起,以前的中国信息本就不发达,得病的人都偷偷摸摸的去看病,现在也是如此,要不也不会有那么多牛皮癣广告了,这不能说明中医不能有效治疗梅毒
20#
发表于 2011-2-28 12: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快速见效是西医的强项,但是抗生素的工业化生产使得应用便利,结果造成了病菌的进化,以至于有超级细菌出现,这个是西医无法面对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13号避难所

GMT+8, 2024-6-4 09:04 , Processed in 0.281434 second(s), 12 queries .

快速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